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被别人说“声音太紧”“声音不自然”,或者听别人的声音时觉得很不自然、不好听。
除了发音不标准、节奏不连贯、情感不饱满之外,无法正确用声,是造成“声音不自然”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自然的用声?自然的用声,是指说话人喉部比较放松,气息比较通畅,旁人听起来音色自然、舒服。反之,不自然的用声,会让旁人听起来感觉别扭、造作。
为什么声音会不自然
1.挤嗓子
有时候,为了让声音更亮、更高,会下意识地捏嗓子,这时喉部肌肉纵向使力,会发出尖细、生硬的声音。这种情况常见于模仿尖细的女声、高亮的声音、太监音等。
“挤嗓子”会给人压迫感且音色不好听,最重要的是达不到相应的音高。
2.压喉
为了使自己发出宽厚、响亮、深沉、有力的声音,很多人发声时,喉部肌肉特别用力、舌根下压,通过“压喉”让自己的声音更“浑厚低沉”。比如在表现帝王音、霸总音、中年音等音色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这种声音听起来并不浑厚,还会让人听着不舒服。
3.下巴紧张
很多人语速一快,又想清晰咬字,就容易下巴紧张,变得僵硬。这时,就容易造成舌头紧张、喉部肌肉挤压、喉头上移等不良状况。
气息量过大也容易让喉外肌肉拉扯,并因为提下颌骨肌的对抗而产生一定的紧张。
如果设备摆放不正确,位置过高,也会抬着下巴说话,会使音色发扁。
4.过度表现
遇到比较庄重、严肃,或需要体现正义感、责任感的场景,就容易加重语气、增强音量、提高音调,这时候如果没有控制好“度”,听起来就会做作。
还有一些特定场合,比如需要展示自己的声音或作品,主播会集中精力,想要发挥最好、水平,这也容易过度表现,反而更紧张。
图片
不自然发声的危害
捏挤、压紧喉部的用声习惯,给喉部加了额外的负担,会使声带的自如运动受到影响,久而久之便会引起嗓音疾患,比如声带结节、喉咙嘶哑等。
如果日常工作、演播时候,都会过度用力,工作/演播时间稍长,声音便力不从心。
一旦适应了这种不自然发声的方式,在改换了语境或需要较大幅度的声音变化时,会无法适应工作/演播的需要。
图片
如何让声音更自然
1.放松的身心状态
心和身是互相影响的。无论是试音还是演播、主持,在心理上可以重视,但不能过于紧张。保持放松的身体状态,自然地说话,让发声器官也保持自然,不会过于紧绷而影响声音质感。
摆正心态,不要轻信一些邪门歪道或雕虫小技,否则会影响到自己的嗓音状态,得不偿失。如果我们能够遵循正确的用声原则,科学、巧妙地运用声音,—定会有好的传播效果。
2.合理地运用气息
气息,是控制好发音的动力。好的用声状态绝对不是靠挤压嗓子或调整音量音高等出来的。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我们的呼吸要渗透,必须吸到肺叶的地步,进行”深度呼吸“,感觉上是把气吸到了肚子里、腹腔中。
吸气时两肋打开,小腹肌肉微微往里收,帮助气息全面充分地进入肺部。注意不能耸肩,否则会影响已经放松的身体状态。吐气时两肋肌肉保持不动,小腹肌肉往回推。
现在比较常用的呼吸方式是胸腹式联合呼吸。这样的呼吸方式,结合了胸式呼吸和腹部呼吸各自的优点,合理的使用胸腔、腹部、横膈膜来控制气息。
3.良好的用声姿势
无论站着还是坐着,身体都要自然直立,尤其上半身,保持一种放松又积极的状态。胸部自然挺起,两肩自然下放,两臂自然垂落,全身处于积极状态,随时准备用动作来辅助发声。如果时坐着,两脚稍分开,自然弯曲。
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在演播过程中,眉、眼、嘴经常会随着状态、情绪而自然表现,如皱眉、撇嘴等。
另外,录音设备也要合理摆放,不宜过高或过低,低头、抬头都会影响到发声状态。
☻
本文内容来源:有声语言艺术学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