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央视《主持人大赛》第一期文艺类选手文稿(二)

2023-10-29 19:06 播音主持艺考网 艺考课堂

文艺类3号选手 孙鹏飞

【三分钟自我展示】

透过文字解析感知中华文化,欢迎收看今天的字观天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鹏飞。

“火”是一个象形文字,早在甲骨文的时候它是用火的形象来表现的,看起来非常像一团火苗,但是后来随着文字的逐渐演变就形成了小篆之后,我们所熟悉的这个火的样子了。

在咱们的生活当中这个火实在是太重要了,很难想象我们的生活里面没有了火这该怎么办呢?我们吃什么啊?那恐怕只能天天吃刺身了,三文鱼刺身、金枪鱼刺身、鸡肉刺身、大肠刺身,这个恐怕吃货们是绝对不能接受的。那随着用火来照明、取暖和烹饪,也让人类逐渐从动物当中分离了出来,开始了我们文明的征程,这绝对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火既是一种有形的存在,也是一种无形的状态。打个比方说,咱们说某个人特别的生气,会说他发火了。那如果说嘴上起了一个水泡,那多半儿是上火了。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可以说这特别地火爆。形容天气特别热可以说异常地火热。

在每一个火热的夏天都会有一档户外冲关的节目伴随着大家的午餐时光,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之前有观众见到我特别高兴,就说“你就是那个跳水节目的主持人吧”。在这儿我要郑重地澄清一下,我们那儿不叫跳水节目,我们那是一个冲关类的节目。基于这么多年主持这个节目天气是很热,但是我也觉得有一套经验可以分享给各位,如果你们学会了也可以主持这个节目。那就是,“小心小心”,“遗憾遗憾”,“明年再来”。2019年这个火热的夏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更加地火爆,这是一次机会,给了所有像我一样怀揣着所有主持梦想的年轻人展示的机会。同样它也是一次挑战,要求我们所有的参与者都必须……谢谢。

【90秒即兴考核】

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飞要说》。每个人呢,都深爱着自己的故乡,不管我们飞得多远,走得多高,我们都会心系着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山东的一个滨海小城——烟台。那说到我们山东烟台的骄傲,那就是我最喜欢吃的苹果。因为这个苹果真的成为了我们山东烟台的标签,很多朋友说,鹏飞你哪人啊?我说我烟台人。哟,你们烟台的苹果真的很好吃。这让我特别的骄傲。

但是呢,也因为这个骄傲,给我带来了一些苦恼。比如说很多朋友到烟台去旅游,都知道烟台的苹果很好吃,他去那之后就想买,在烟台的很多路边都会有一些果农,他们会蹲在这个果园的旁边跟大家说:”哟,大哥,都到烟台了,不买点苹果吗?“但是往往他们卖的苹果,其实真的不是来自于烟台。他说的身后这个属于他的果园,可能也不属于他。所以说我想希望大家跟我一样,让家乡的骄傲一起来守护,而不是来消耗。

文艺类4号选手 龚凡

【三分钟自我展示】

观众朋友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机智过人》,我是主持人龚凡。

您现在看到的这幅图片呢,是我的母校——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这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很多人都说,机器更善于运算,而人呢,更善于情感的表达。今天我们不妨就用人所熟悉的诗词歌赋,共同来看一看,机器如何进行情感表达。

我首先做了这样的一个尝试,将《全宋词》进行录入,用机器做了一个数据分析统计之后,在这儿为大家展现的是排在前十的词频最高的十个词。看到这些词的时候,您头脑中有没有浮现一些熟悉的词句呢(诗句)?像“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等等,这是不是意味着不管人还是机器,只要我们多用这些高频词就能更好的去模仿古人作诗的风格呢。作为严谨的“码农”显然是不够的。过去的一周,我是埋头苦干写代码,于是写了下面的一个小程序,这个程序能模仿人来作诗。其实逻辑并不难,我们想象一下,情绪是通过用词以及语序逻辑进行展现的,那我将大量的诗词歌赋进行一个录入,之后由计算机进行了词义语义分析。这样的一个过程,在计算机领域我们叫它“机器学习”,与我们的人的学习有几分相似,模仿然后创作。在诗词领域,我们将这样的现象叫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不妨用一个小的例子,感受一下它的作诗能力,我们就让他夸赞一下今天主持人撒贝宁老师吧。大家喜欢吗?来,请我们的大屏老师帮忙输入“撒贝宁”三个字,我们看一下,这个程序会给大家呈现怎样的一首诗,我们共同期待。已经出来了,“雅调清圆有捷才,逢君笑口便常开。玉容风骨些许矮,且帅还添半点呆。”不,撒老师,不是我写的,是咱程序写的。

【90秒即兴考核】

观众朋友大家好,你正在收看的是《中国面孔》,我是主持人龚凡,可能每个人想到家乡都会想到一种色彩。我今天穿的一身中国红,我觉得这带着家乡的一种温暖和希望。在2012年的9月3日,我独自一人,同样穿着一身红装,拖着一个三十寸的红色的行李箱,坐了15个小时的飞机,四个小时的巴士,最终晚上十点多来到了我住的地方。那时候我只想喝一碗红豆汤,因为红豆最相思。那是我第一次踏出国门去留学。

我同样想到了另外一群人,在100年前,他们带着国人的希望,在他们的头发大辫子上系着一根红色的绳子,留美幼童,他们中有北洋舰队的领导者,有中国铁路建设的第一人。那今天,就让我们第一时间走进的第一组中国面孔是晚清留美幼童。


本文内容来源有声语言艺术学,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月半,编审: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