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这篇文章来自广院孺子牛老师,此文针对即评中“对于某件事情提出建议”这一板块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呀!
播音艺考生在即评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始终纠结于要给出解决方案(或称之为提出建议)。
这类题型往往集中于社会现象中的乱象、问题等等,是即评考试中的重要组成。学生们手拿总分总模板,嘴里念念有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然后前赴后继+绞尽脑汁地去编纂和拼凑那些“怎么办”的话语。
而说到给出建议,同学们的表现如何呢?我觉得症结也就出在这里——绝大多数时候,大家尝试给出的建议,要不就是隔靴搔痒,未触及根本,要不就是胡言乱语毫无实际价值。
一个典型的例子,供考生自省。在谈及中国式过马路这个负面话题时,我们不可避免地想要给出解决的建议,此时,你会否和很多人一样,对交警说两句、对行人说两句、对司机说两句,再对政府说两句?
即,交警要严格执法+行人和司机要有素质+政府要制定法律=你的评论员建议。
可是,这些措施有没有考虑到当下电子警察非现场执法的普及,以及常常出现类似不良现象的路口,现场警力是否充沛?是否意识到了人们在谈论公众习惯和行为话题时,最喜欢套用的就是“没素质”这个缺乏深刻思考的结论?又是否知晓,早有《道路交通安全法》来对路面上的大事小情有所规范?
同学们下意识给出的这些似是而非的所谓解决方案,并没有体现出多少实用价值,只能单纯说是完成了答题的逻辑线,且质量不高。
笔行至此,我们必然就要去追问,究竟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是好的?其实,我觉得判断的标准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很简单。就是要让其具备实操性和时效性。
实操,意为实际操作;时效,意即新鲜及时,富有时代特点,不是老旧过时的。这也就是说,当你试图给出解决这个难题的建议时,不妨先来审视一下,听者拿到这些建议以后是否能立即予以实施,改善这一难题。
就比如说,针对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意识,面对成年人,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面对未成年人,则可以开设交通安全小课堂,帮助提升。这是70分的答案。而如果更进一步地提出借助传统媒体投放公益广告,短视频新媒体邀请交警大V制作诙谐短剧,发挥融媒体的普法传播优势,全方位地提升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这样的建议显然既有时代性,又体现出了实用性,必然能得到考官的侧目。
但当然,说到最后又要回到那句老话。好的评述谁都想说,但如果自身缺乏话题积累,也没有相应的生活感悟,往往还是只能回到说水词、给无用建议的老样子。因此,想要在评述考试拿高分的任重道远可见一斑。
同学,对于即评要多看多练呀!
☻
本文内容来源广院孺子牛,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月半,编审: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