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即评的“油腻感”

2023-09-13 04:00 播音主持艺考网 艺考日常

 

今日跟大家分享的,是广院孺子牛老师的一篇新作——《去除即评的“油腻感”》。此文对艺考生在即兴评述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解,是一篇干货满满的好文,希望对您有帮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广院孺子牛老师的这篇作品吧。
于我自己而言,今年相较以往,有了很多的变化。工作上,不论是横向拓展还是纵向深入,都有了大量的尝试。当然,还是要感谢领导大大们的信任,让我得以在教学教研与品牌管理的诸多交叉领域,不再是路人甲。
生活中也不乏小亮点。就像是让我母亲停滞了整整三年的出国游,终于又迈开了步伐。憋了三年,她老人家的年纪也从六字头到了七字头,趁着现在腿脚还灵便(事实上走起来不论耐力还是速度都比我强),多出去看看世界,蛮好。
这几年艺考改革的步子不可谓不大。虽然从我个人感知来看,不论怎么改,最后还是万变不离其宗,依旧是一个说话的考试,无非就是考试项目间的此消彼长。但如若以全局观之,任何纲领性考试指导意见的调整,随着各层级的理解、加码,待到考生层面时,他们将要面临的改变势必是巨大的。
就比如省统考中对非语言性(才艺)、自备型考试项目(自备稿件朗诵)的弱化,甚至是剔除,以及对即兴口语类科目的扶持。
想来也算是机缘巧合,因为工作计划的安排,我今年在长期班的课程,前半程以新闻播音为主,这反而给予了我充分的机会,以冷静的态度和相对客观的视角,来观察学生们从零基础开始,跟随评述教师,完成从无到有的嬗变。进而把他们学习这个科目的优劣得失,以旁观者的审慎心态,愈加真实地予以感悟。

概念释疑

在渡过即兴评述启蒙期无法流畅说话的焦虑之后,瓶颈期(或者称之为油腻期)接踵而至。
艺考生同学们可以自省之,经历了暑期集训,现在的即评是不是已经能够做到基本流畅?观点的找寻是不是大多数时候不再费劲?常常也能引用到金句了?自信是不是增添了很多?
可是,
是不是总有人说你的评述有背诵痕迹?是不是你的观点很难让老师觉得有所创新?
我觉得,这些问题的根源,仍旧在于学生们对考试内容、考试目的的不了解,导致备考策略出现偏差,时刻不停地在说着流畅的废话。
症状一:思维
没有观点、不敢提出态度,是大量播音艺考生考场折戟的头号元凶。
虽然听上去侃侃而谈,确实也是围绕着考题展开说话,但考生的应试动作也就只是止步于此,即,集中了全部精力去阐释现象,但没有个人态度,观点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这就像是题目是请谈谈双减,考生把双减政策出台的前世今生事无巨细地回顾了个遍,唯独落下了应当给出的观点。你的观点,才是对评述当中“评”字的正确打开方式,描述现象,仅仅是引子是由头,是你发出评论的起因。
尝试去树立观点,给出态度,这才能让讲述者真正把握主动,成为主动思考的人。而事实上,这恰恰也是突破观点窠臼,找到立论创新点的必经之路。
 
症状二:表达
思维层面的问题之后,我想再谈谈实际操作的技术层面,即让口语表达摆脱油腻。
毫无疑问地,我们将即兴口语给分的及格区间,厘定为流畅。但这里的流畅,需要与语文背诵的流畅进行严格区分。
也就是说,在完成即兴评述时,那种毫无喘息停顿的,毫无语言表达技巧的所谓表达,是不受欢迎的。这种答题方式,只会徒增油腻感。
减少这样的油腻,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慢下来。不管是不是你曾经做过的题目,也不管是否刚好踩中了你背诵的材料,都请你先把观点、思路再次捋顺和确定。无关的、偏离观点的信息,不管你记忆多么清楚,不管多么金句,都要勇敢剔除。
在此基础之上,再去选择适当的表达类型。但不管是娓娓道来型,还是循序渐进型,抑或是震耳发聩型,说话的样态是根本是始终如一的。
那么,即然是说话,就必然会有停连、有重音,甚至有思考时的短暂停顿。而不是机关枪似的从头到尾不给听者任何喘息的时间。
 

结  语

去除口语表达的油腻,说难不难但说易也不太易。不难,是因为道理一说就明,大家都能马上明白。说不易,在于说话这个事往往是跟语言习惯息息相关,是长年累月积累而成,因此改起来也颇具难度。
但不管怎么样,尝试去改善,就比无动于衷好。毕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你在练习即兴评述时的难点是?

 

本文内容来源广院孺子牛(ID:gyrzn2020)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月半,编审: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