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技巧:轻声到底是什么?你真的懂吗?

2023-09-03 04:00 播音主持艺考网 艺考课堂

 

在普通话里,轻声是语音序列的许多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而形成的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属于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在生活用语中,最常见的也是我们第一个学会的轻声词就是“妈妈”“爸爸”,类似的还有“哥哥”“点心”等等这类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声调在实际读法中会变得轻软模糊。
那么除了这两个词语之外,还有那些小知识和词需要我们去注意呢?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轻声规律

 

 

 

 

 

 

 

在拼音里,平声(阴平、阳平)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中调;上声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半高调;去音音节之后的轻声读低调。
可以得出一个规律:阴平后,念中降调,似较短的去声;阳平后,念中降调,似较短的去声(和阴平后的轻声相比略有不同);上声后,念半高平调(短促的半高平调),似轻短的阴平;去声后,念低降调,似较短的去声。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可以为了发轻声而出现“吞字”“吃字”的情况。
例如:
非上声+轻声:胳膊  残疾  先生  相声  八哥
上声+轻声:打扮  喇叭 哑巴  舌头  买卖

 

发音的特性

 

 

 

 

 

 

 

将汉语中的音节弱化之后,声调会变得又轻又短,此种音变即为轻声。
轻声的调值需要根据前一个音节决定调值,所以轻声音节不可能独立存在。

 

“轻声”字词

 

 

 

 

 

 

 

1.以语气词结尾
“啊”、“吧”、“呢”、“吗”、“吖”等等
2.以名词或者代词作为后缀
“子”、“儿”、“头”、“们”等等;
3.方位词
“上”、“下”、“左”、“右”、“头”等等;
4.助词
“的”、“地”、“着”、“了”、“得”等等;
5.在动词后表趋向
“来”、“去”等等;
1.音或重迭式名词,末尾得音节大多读轻声
例如:
妈妈  爸爸  哥哥  姐姐  爷爷  奶奶
叔叔  婶婶  姑姑  妹妹  舅舅  弟弟
2.以“子”、“头”为后缀的名词
例如:
儿子  桌子  凳子  椅子  胖子  小子 
桃子  裤子  筷子  屋子  孙子  兔子
胡子  院子  袜子  盼头  赚头  芋头
木头  石头  甜头  姘头  眉头   念头
3.以“们”为后缀的表复数的人称代语或者指人的名词性词语
例如:
女士们  先生们  朋友们  来宾们 观众们
记者们  孩子们  我们   他们  咱们  人们
4.以“上”、“下”、“里”为后缀的,代表方位意义的词语
例如:
路上   顶上   头上   早上  晚上
炕上   台上   墙上   树上  脚下
楼下   地下   屋里   心里  家里
5.以“头”、“边”、“面”为后缀构成的合成方位词
例如:
心里头  前头  后头  上头  后头
前面     后面  里面  侧面  外面
外边   左边   西边   前边   右边
6.语气助词
例如:
好吗  走吗  行吗  可以吗
你呢  哪儿呢  看完了吗
好啦  不啦  吃完啦
7.动态助词
例如:
走着  看着  想着  拿着
好了  完了  喝了  行了
吃过  看过  来过  走过
8.结构助词
例如:
美丽的姑娘  漂亮的房子  安静的教室
好好地生活  轻轻地走   卖力地吆喝
困得不行   累得喘气   呛得流泪
9.附着于中心词后的趋向动词作补语时
“过来 、拿来、说出来”等等
10.当中心词与趋向动词之间插入“不”、“得”时,
“不”、“得”念轻声,趋向词则念原音调
例如:
看不出来  说不出来  拿得出来  看得上
起不来   看得出  说得出来  看不上  起得来
11.重迭词连用时,重迭的音节念轻声,
若重迭连用的动词中间插入“一”、“不”时,
“一”、“不”念轻声,重迭音节念原调
例如:
看看   说说    笑笑   拍拍   遛遛
看一看   说一说  笑一笑  拍一拍   遛一遛
12.当部分词语中读轻声的音节具有分辨词义和词性的作用时,该音节若读原音调,则此役有所改变
例如:
兄弟(xiōng·di/xiōng dì)
利害(lì·hai/lì hài)
买卖(mǎi·mai/mǎi mài)
地道(dì·dao/dì dào)
大爷(dà·ye/dà yé)

 

儿化

 

 

 

 

 

 

 

在普通话里有许多词汇的字音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音变现象叫儿化,儿化的韵母就叫“儿化韵”。其标志是在韵母后面+r。
在普通话中,儿化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或特指的词义,或具有改变形容词、动词词性使其名词化的作用。
如“顶”作动词,“顶儿”作名词;“一点”是名词指时间,“一点儿”作数量词,是“少量、少许”的意思。
例如:
挨个儿 挨门儿 矮凳儿 宝贝儿   北边儿
春卷儿 春联儿   打杂儿 打转儿   好玩儿
耳垂儿 耳朵眼儿  各样儿 跟班儿  个儿
在生活语境中,该儿化处理的地方绝大大多数仍然可以不儿化,也不会产生歧义。
而且在广播语言中尤其是政治类、科学类、学术类的节目中,对语言的严谨程度要求较高,要尽量少用儿化;在书面语言或比较正式的语言环境中也不宜多用儿化。
 ☻
本文内容来源播音主持学习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月半,编审: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