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评素材:“日本核污染水排海”

2023-08-27 04:00 播音主持艺考网 即兴评述

 

一、新闻热点

 

东京电力公司8月24日在临时记者会上宣布,今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预计为200到210吨,每天的排放情况将在次日公布。首次排海每天将排放约460吨,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据日本共同社,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约有134万吨,2023年度将把约3.12万吨核污染水分4次排放,每次约排放7800吨。根据东电计算,用海水稀释过的核污染水将缓慢流过约1公里的隧道,约1000秒之后抵达大海。根据计划,排海时间至少持续30年。
中国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首席专家刘新华表示: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退役需要数十年,这个过程中还会持续产生大量核污染水,排放时间可能远超30年,核污染水排海将会对海洋生态产生长期影响。

 

二、素材角度

 

环保
命运共同体
责任担当
角度一:危害全世界
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评估报告指出,如果福岛核电站含氚核废水排入海洋,将对周边国家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
角度二: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能以邻为壑,不能独善其身,面临重大环境问题,人类应该携起手来,共同面对挑战,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应有效应对。
角度三:责任担当
中国需要加紧研究对策,尽最大努力保护我国沿海、特别是渔业的安全,为受影响的生产者对日索赔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争取获得与日本渔民同样的补偿权利。决不能出现日本排废水,主要由周边国家民众埋单的情况。

三、时评金句

 

1.日本的“划算”是全世界的“代价”。
适用话题:责任,担当,大局意识,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2.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适用话题: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平等
3.日本在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的姿态非常自私。实际上,在处理核污染水问题上,有氢气释放、地层注入、地下掩埋、蒸汽释放等多种方案,而日本政府选择的却是经济代价最小的排海方案。这说明日本政府在处理核污染水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左邻右舍的合理关切和国际公共利益,而是如何将自身的负担降到最低。日本政府这一决策背后的所谓“经济账”,充分暴露了其自私本质。
适用话题:自私,金钱·环保,眼前·长远,个人·集体,局部·整体
4.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适用话题:顺势而为,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幸福
5.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
适用话题:团结,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公平,正义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顺势而为,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适用话题:顺势而为,天下为公,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
7.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再符合时代逻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呼声。
适用话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丛林法则,零和游戏,和平,发展,共赢
8.在全球化、信息革命时代,人类共同拥有的家园变得越来越小,牵一发而动全身。民族、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在全球紧密相连的世界里,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高度融合,彼此依存。一荣俱荣、一衰俱衰,和合则两利,抗争则两败,和则兴,斗则亡,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全球命运休戚相关,兴衰与共。
适用话题:独善其身,兴衰与共,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时评

 

日本核污染水强排入海贻害无穷
新华社东京8月24日电 8月24日,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东京电力公司开启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正式排海。此后的数十年间,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污染水将持续排入大海。日本强排核污染水入海,已经造成和将要带来的后果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此举将对海洋环境带来的长期影响后果难测。
福岛第一核电站迄今储存的核污染水多达134万吨,东电制定的2023年度排放“指标”为3.12万吨,但毫无疑问以后会大幅增加排放量。同时,因用水冷却熔毁堆芯以及雨水和地下水等流过,每天继续产生大量高浓度核污染水。日媒援引专家的话评估,今后漫长期间,核污染水将源源不断产生并排入大海。且不说用来“处理”核污染水的系统寿命如何、可靠与否,仅积年累月排放的氚等核素总量就非常惊人,其对环境和生物的长期影响无从准确评估,不确定性就是最大的风险之一。
此举对国际法治构成严重挑战。
日本向来标榜“国际法治”,尤其热衷于将“海洋法治”挂在嘴边,但其强行排海之举明显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伦敦倾废公约》等相关规定。2020年,联合国人权高专办一份特别报告指出,福岛核污染水入海将影响生计和健康,涉及人权问题,但日方置若罔闻。日方无视“国际法治”尊严,违背国际道义责任和国际法义务,是在赤裸裸地挑战“国际法治”。
此举将对靠海吃海人群生计影响深远。
对于受到核污染水排海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福岛渔民等国内民众,日本政府准备了数百亿日元的基金用于补偿,但受影响的远不止日本民众,对太平洋沿岸邻国、太平洋岛国等各国民众都会带来损失。半个多世纪前,美国在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进行几十次核试验,造成的严重后果至今犹在,众多岛国民众背井离乡。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对以海洋为生的人们势必带来打击。
此举打着“科学”名义损害了国际机构权威。
福岛核污染水处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态度问题。但日本处心积虑拉国际原子能机构为其核污染水排海行为站台,压制和过滤反对排海的科学界和环保界声音,利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评估报告打压异议,态度蛮横,既污名了“科学”精神,又损害了本该秉公直言的国际机构声誉。
此举还充分暴露美西方及其媒体的“双重标准”。
美西方国家和大多数媒体对日本强排核污染水不仅不批评质疑,还默认纵容乃至站台背书。这固然与那些国家距离日本地理位置远、切身利害少有关,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源于根深蒂固的“双重标准”。正如日本有识之士提出的灵魂拷问:换作是非西方盟友排放核污染水,日本会怎么反应?美西方会怎么反应?答案不言自明,“标准”肯定换了。因为日本是盟友、是西方阵营,美西方对日本排海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实际上充当了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帮凶”。
然而,无论日本政府如何煞费苦心洗白核污染水排海,历史终将对此恶劣行径记下重重一笔。
来源:新华社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极端不负责任的自私之举
当地时间8月22日,日本政府举行相关阁僚会议后宣布,将从8月24日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日本政府无视国内外的强烈反对和质疑之声,漠视核污染水排海给全球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重重风险,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险,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全人类长远福祉之上,其所作所为极端自私、极端不负责任。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危害将是全球性的。将核事故产生的核污染水向大海排放,自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以来,这种做法没有先例。福岛核污染水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总量超130万吨,排海时间将长达30年甚至更久,这将给海洋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根据日方自己公布的数据,其采用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约70%没有达到排放标准,需再次净化处理。德国海洋研究机构研究表明,自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将蔓延至全球海域。多个日本邻国和太平洋岛国等利益攸关方已反复对日方错误决定表达严重关切,然而日本政府仍一意孤行,严重危害各国人民健康权,严重危害海洋生态环境。不少专家学者疾呼,日本所作所为是危害人类的“冒险赌博”,将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
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是极端自私之举。排海绝非处置福岛核污染水的唯一选项,也不是最安全、最优化的处置方式。据了解,日方专家曾提出五种核污染水处置方案,分别是对地层注入、海洋排放、蒸汽排放、氢气排放和地下掩埋。日方政府以经济成本为由选择成本最低、危害最大的排海方式,充分凸显一些日本政客的自私自利和冷漠无情。日方在核污染水处置问题上没有遵循善意协商原则,并一再试图误导国际社会,不仅多次散播虚假信息,以“处理水”指代“核污染水”,妄图混淆国际视听,还热衷于开展公关攻势,试图拉拢各方为其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背书,处心积虑营造排海安全无害的假象。日方所作所为将其不关心全球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只关心自己利益的私心暴露无遗。
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有违国际法义务。保护全球海洋环境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法规定的义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在其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事件或活动所造成的污染不致扩大到行使主权权利的区域之外。《伦敦倾废公约》明确禁止通过海上人工构筑物向海洋倾倒放射性废物。作为相关公约的缔约国,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明显背弃其应承担的国际法义务。
在核污染水处置问题上,必须遵循的原则只有一条,就是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本着对全人类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慎重妥善处理。然而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却是截然相反。2021年4月,日本政府单方面宣布要将核污染水排海,2022年7月又不顾国际社会特别是邻国等利益攸关方强烈反对正式批准排海方案。日本政府曾承诺,没有得到利益攸关方的理解前,不会对核污染水采取任何处置措施,但另一方面却又一再强调不会推迟排海计划,直至此番正式决定启动核污染水排海,种种行径充分体现了日方的极端虚伪和傲慢。
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不能任由日方倾倒核污染水。在核污染水排海这样一个关乎人类共同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日方有责任、有义务给世界一个交代。日方如一意孤行,必将为自己的错误行径受到谴责、付出代价。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本强排核污染水自毁国家形象
日本政府22日宣布将于24日开始将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启动了日本蓄意“加害”海洋环境的序幕。这一过程可能长达数十年,对海洋和人类健康带来的风险不可预测、不可把控。日本政府充当生态环境破坏者、全球海洋污染者,是在自毁国家形象。
自从日本政府2021年4月宣布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以来,这一计划的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长期可靠性始终备受质疑。日本政府精心安排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评估报告并未能打消国际社会和日本国内的疑虑和担忧。长时间、高流量、大范围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是史无前例的事,谁也无法准确“预测”会带来哪些后果。而覆水难收,一旦产生严重后果,到时恐怕一切为时已晚。
正如国际原子能机构相关评估报告指出,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责任主体是日本当局。22日在日本内阁成员会议决定排海日期之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声称,日本政府将对未来数十年的排海负起责任。日本政府或许想对本国渔民展现负责姿态。但日本政府的这一行为之影响所及远超其主权行使范围。试问日本政府:如何对必然受影响的海洋环境和以海洋为生的他国民众负责?归根到底,这就是一种极端自私自利、极不负责任的国家行为。
更何况,此前的斑斑劣迹已经证明,日本政府的“负责”承诺和东京电力公司(简称东电)的“安全”保证信用度并不高。2011年3月福岛核事故的发生,部分祸因即可归咎于日本政府和东电长期营造的“安全神话”。而在核事故善后处理过程中,东电时不时曝出隐瞒负面事实、篡改不利数据等行径,日本政府则将精力放在了公关游说和诱导舆论上,甚至对有切身利害、提出关切的邻国倒打一耙。
日本政府和东电“不可信”的典型事例是,二者2015年明确向日本渔业界承诺,不获利益相关方认可将不会随意处置核污染水。但就在日本渔业界代表本月21日重申反对核污染水排海的第二天,岸田政府就强行决定了排海日程,东电同一天宣布了2023年度排放3.12万吨“处理水”的数值目标。可见,核污染水排海早就是日本政府和东电的“既定方针”,其他种种“承诺”不是缓兵之计,就是瞒天过海。日本政府宣布排海日期后,日本全国和福岛县的渔业团体均强调,反对立场不变。也就是说,日本政府和东电又食言失信了。
从既往侵略战争历史看,日本是有隐瞒和抹杀“加害”行为“基因”的。而此次,日本行为的“加害”对象是全球海洋环境。大海不会发声,但国际社会不应沉默。日本政府强排核污染水,是对历史、对全球海洋环境、对全人类健康和对子孙后代不负责。如果一意孤行,日本恐将永远背负蓄意祸害海洋环境的恶名。
来源:新华社

 

本文内容来芦苇语文读书,新华社,人民日报,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月半,编审:清欢